close
 

說起鹹酥雞, 這道相當平凡, 卻是讓許多人都迷戀不已的庶民小吃, 對它, 我也有著一羅框, 訴說不盡的點滴回憶…. 其實, 和多數台灣人比起, 從小到大我吃鹹酥雞的次數, 大概要算少之又少. 因為媽媽不愛我吃油炸食物, 所以小時候, 除了少數幾次, 到親戚朋友家, 我才有機會吃到鹹酥雞, 不然基本上鹹酥雞是鲜少出現在我們家的. 

 

一直到很大了以後, 才開始自己偷偷會去買鹹酥雞吃. 記得第一次去買鹹酥雞時, 那種既興奮又緊張的心情. 興奮的是, 站在攤子前, 看到那琳瑯滿目的食物一字排開, 從小被禁吃的鹹酥雞, 卻突然那麼近距離地呈現在自己眼前, 那種興奮之情, 實在難以忘懷. 當時還真恨不得, 所有種類的炸物通通都各來一份呢! 而緊張的是, 那種像是當小偷做壞事般, 擔心被爸媽抓到的不安心情….那種既刺激又雀躍地買鹹酥雞心情, 就這樣持續了幾年, 那幾年裡, 每隔一段時間, 我就會偷偷地跑去買一包鹹酥雞, 回來大快朵頤一番. 當時我常買的種類有: 鹹酥雞當然是必點項目啦! 不過, 愛啃骨頭的我, 更愛一種叫做三角骨的炸物(是指位於雞胸腔與雞翅交接的部位, 南部的鹹酥雞攤比較買得到這項). 此外魷魚腳, 甜不辣, 魚板, 米血糕, 芋頭糕, 也是我常買的項目, 偶爾還會來串雞胗. 那時還練出了一番好工夫, 就是得趕在爸媽下班回來前, 進行“毀屍滅跡”的工作(這包括將紙袋, 雞骨頭…用報紙包好, 窗戶全打開, 讓香噴噴的鹹酥雞氣味趕快散去…), 是項不小的工程呢! 但我卻樂此不疲, 寧願忙碌一番, 也要吃到鹹酥雞. 另外, 在每次買鹹酥雞時, 份量也得有所控制, 否則一旦晚餐吃不下, 就會被抓包. 所以, 我都會盡量避免一次買多種容易飽足的項目, 像是米血糕, 芋頭糕之類的. 

 

後來出了國唸書, 又吃不到鹹酥雞了. 每次想念鹹酥雞時, 只能用這裡僅有的食材自己做來吃, 過過乾癮. 印象很深刻, 記得有一年耶誕假期在學校宿舍, 室友們(歐洲人)大都回鄉過節了, 宿舍裡空空蕩蕩, 只剩三三兩兩亞洲學生, 實在冷清. 我在耶誕夜的那晚, 炸了一大盤鹹酥雞, 和小羅兩人就抱著那盤鹹酥雞(真的是只有雞肉, 當時學校在山上, 又正逢耶誕假期, 實在買不到其他食材), 配著可樂, 看著電視上播放的應景賀歲影片: “小鬼當家”. 如今想來, 或許有些寒酸的可憐, 但當時卻覺得身心皆達到最大的滿足. 藉由一盤故鄉的小吃, 不僅滿足了口腹之慾, 也慰介了思鄉之情. 總之, 至今每每回想起過往吃鹹酥雞的種種, 那般記憶還是如此清晰, 嘴角邊, 味蕾間, 彷彿還迷漫著那股香氣逼人的可口滋味.

 

英國可以買到的食材當然有限, 這次我用了: 雞胸肉兩片(切成一口大小), 買了整隻雞, 所以連兩隻雞翅膀, 也順道拿來炸, 一顆地瓜(切成粗條狀), 魷魚腳. 九層塔得到亞洲超市買才有, 所以就用羅勒(Basil)代替吧! 雖然氣勢上薄弱些(羅勒的氣味比九層塔淡許多), 但總是增添幾分香氣. 
作法: 1. 將雞肉拌入醃料(醬油3~4大匙, 蒜頭2~3瓣磨成泥, 糖1小匙, 五香粉1大匙, 胡椒粉適量, 米酒, 香油些許), 至少醃浸三個小時以上, 醃浸一夜隔天再炸更加. 魷魚腳則取醃肉約三分之一份量的醃料, 醃浸一小時即可(海鮮類本身就有味道, 不需過重調味). 地瓜不必醃醬料, 我也沒沾粉, 直接炸就很香甜鬆軟了. 
2. 將醃浸過的雞肉, 魷魚腳沾粉(我用了一半的地瓜粉混一半太白粉), 放置約十分鐘待用. 
3. 我從沒沾粉的地瓜炸起, 比較可以保持炸油乾淨. 接著炸雞肉魷魚腳. 所有食材都炸到八, 九分熟極可. 等所有食材都炸過一次, 撈起後, 再全部回鍋, 開高溫, 炸第二次, 這一次其實食材已大至熟透, 所以不需太久, 1~2分鐘即可將食材撈起, 瀝乾油. 炸兩次的目地, 是讓食材表面更加酥脆, 而且第二次的高溫處理, 讓食材不會沾過多油. 
4. 最後丟幾片蒜片, 一把羅勒(Basil)下去爆香, 30秒~1分鐘即可撈起, 瀝乾油,灑在鹹酥雞上. 

 

鹹酥雞
不但是台灣留學生最懷念的故鄉味, 更是連老外都對它愛不釋手. 以前在學校時, 每次聚會, 只要做這道菜, 肯定是最搶手的, 大家一口接一口的搶著吃,沒有人停得下來. 鹹酥雞, 真是一道 ‘東西皆愛’ 的庶民美食啊! 所以, 雖說油炸食物不利健康, 但愛吃如我, 實在無法像媽媽一樣, 那麼有毅力地抗拒口腹之慾, 而且我總認為, 凡事只要適可而止, 不過量, 偶爾縱容一下自己又何妨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eU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9) 人氣()